有一位青年,達觀進取,像一棵不畏風暴的大樹,堅強勇敢。說起他的人生,真是峰迴路轉。
他從小失去母親,因為父親酗酒,最後為了買酒喝還把他賣了。到了新的家,對方視他為長工,有一頓沒一頓的撐著長大,有時會到田裡偷挖地瓜,在艱困的環境學會了偷,做了很多醜事,只為填飽肚子。
還好後來離開收養的人家, 遇到一位老太婆,受他們愛心的照顧,成為他們家的一分子。他半工半讀,喜歡打獵,常去爬山、採礦,後來留學,終於獲得一份良好工作,建立了美好家庭。
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壞的,只是環境造成。試想:若是有一天,我們看到一個髒兮兮的人會偷別人的東西,是拿起棍子打他?還是同情的關心他?社會本是現實的,雪中送炭的人太少,但是,面對弱勢,他不是天生的壞,而是環境的弱勢,伸出援手,獻出真心的關懷,一點點的愛就是燃起他前進的生命力,何樂而不為?
我們通常認為不愛讀書,成天打架鬧事的學生是壞孩子、問題學生,從沒有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。鄰家有位高二的小弟,生性乖戾、孤僻,功課差,成天和壞朋友混,他的父母一再罵他沒出息,認為已無藥可救不理他。
有一次鬧出事情了。他大哥在巷口看到小弟和一群人在打架,為了保護弟弟,勸架拉扯時不小心把對方其中一人打倒,撞到石頭不幸死亡,哥哥因而被關坐牢。這次事件後,他整個人變了樣,整天在家裡足不出戶,準備插班考試。問他怎麼有這麼大改變,他說:「打架鬧事並不是英雄,即使打贏了,別人也不會尊敬你,反而更加仇恨自己。如果把鬧事的勇氣放在讀書上,狠狠跟書拚,不早就出人頭地!」他嘆氣地說:「唉,頓悟的太慢了。從小爸媽只會讚美哥哥,我好像不該出生一樣,覺得凡事不如人,因此自暴自棄,沒有朋友;更不想念書,常被同學笑。好不容易交到朋友,我變得快樂,我並不是想學壞,我只是需要朋友,受肯定。」他充滿懊悔地接著說:「我從來不知道哥哥那麼在乎我,那麼愛我,可以為我跟別人打架,為了保護我去坐牢…,現在我要為了哥哥考上好學校!」
唉,可不是嗎?又髒又調皮的小孩誰疼?沒有人愛就造成心理上的缺憾。誰不想被理解,若只是一味的責罵、鄙視,難保不走向偏差的道路。
提到責罰,教育是良心事業,賦有教育學生成為明理、能判斷是非對錯,做正確選擇的責任。尤其國小階段,他們是幼苗,需要用愛心與耐心去灌溉,才能茁壯成長。
長輩常講:小學老師是福報事業。因為當小學教師責任最重,既是啟蒙教育,也是兒童品德教養的階段。
沒有天生就是壞孩子的。野草是什麼?是一種生長在惡劣環境的植物罷了;野草是什麼?是一種還沒有發掘其功用的植物罷了。當它快被惡劣環境征服時,一陣及時雨很可能就讓它恢復生機,「一枝草一點露」,到處可以看到陰暗角落的一點生機!有問題的學生,只要適時扶他一把,他也能找到屬於他的春天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