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相信每一個人經過家庭與社會環境的洗禮,才培養出不同的個體。影響人一生的莫過於遺傳與環境,遺傳無法改變,但環境卻可以改變!
如何利用環境的變因,讓一個人往幸福的康莊邁進,端賴家庭與學校教育,因此,如何精心培養下一代,學校、家庭一起來!
為什麼特別說是「精心」的培養下一代呢?因為孩子正如幼苗,要長成大樹,需要週遭接觸的人與環境用愛心的澆灌與耐心的培植,需要花心血,花時間,日積月累才能見到孩子成長的。如果教養不用心,不得法,可能陷於溺愛,可能徒勞無功。因此,所謂的「精心」,意味著用心,用智慧來教養。
家長和老師,最期望的是自己的孩子、學生能成材成器。成什麼「材」?什麼「器」?當然要因材施教。但我覺得,學校與家庭要型塑的下一代,目的都相同:要培養健全的下一代,懂生活,有修養,有著幸福的人生。
所以要培養的下一代,應該要有成功的信念,幸福的人格特質,與堅強的意志力。
成功的信念,是要孩子們見賢思齊,盡心盡力完成該完成的工作,凡事努力,而不會半途而廢;遇到挫折,能想辦法解決,從失敗中換取教訓,邁向成功。
幸福的人格特質,包括優良的品德修養,懂關懷、有愛心,有同理心,能建立良好人際關係,能與人合作,具有團隊精神。因為未來的社會需要團隊合作,共同尋找人類最大的幸福。單打獨鬥將陷入孤獨無援的境地。
堅強的意志力,才能忍受病痛失敗與挫折。未來的世紀,競爭的壓力,環境的惡劣,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力,很容易被病痛與失敗挫折擊倒。
要培養這樣的下一代,學校與家庭需要精心的教育,不是互相指責與推諉,也不是形式與功利取向能造就的。怎樣精心培養下一代呢?
家庭教養方面,有四原則:一、以身作則;二、包容與得當的管教;三、尊重的氣氛;四、愛的支持。家長以身作則,因為身教重於言教,家長是孩子最先教育的搖籃,是孩子行為學習的典範。孩子行為的塑造是日積月累的,當孩子還小,正如一張白紙,遇藍則藍,遇黑則黑,家長適當的管教很重要,否則壞習慣一旦養成,要糾正就加倍的費時費力。當然,對孩子行為表現的包容,才有孩子調適的空間。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階段,營造尊重的氣氛,培養民主素養,懂得尊重別人,相對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。和諧的氣氛建立在尊重上!最後家庭要有愛的支持,家是每個人溫暖的避風港,有愛的支持,才有能量奮鬥,創造未來。
學校教養方面,也有四原則:一、智慧的引導;二、合理的訓練;三、支持的環境;四、愛與包容。教師智慧的引導,當學生的明燈,為學生授業、解惑。課程安排合理的訓練,適切的指導,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,獲得智慧與成長。學校營造支持的環境,提供有效學習的場所,建立溫馨與安全感,讓學生身心方面得到健全的發展。學校是社會的縮影,營造愛與包容的氣氛,因材施教,讓每個學生獲得全人的教育,具有人文素養,充分發展自我!
「精心的教育」,絕不可能一蹴可幾。親職教育要加強,家長管教要得法,學校環境的營造,教師的智慧引導….都需要家庭與學校,大家共同的努力!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