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

慢工出細活談教學創新

   

   
教學創新不是口號,精髓在於集合教師的專長,在教學上能讓學生有效學習,得到最大的學習遷移,並能促進學習發展!
從教育的本質,探索知識結構性的存在,從學生的「好奇心」出發,啟動對知識的探索,開發潛能。基於這樣的理念,結合志同道合的老師,一起討論擬定學期的教學計劃,並以「語文」作為統整課程設計的主軸,串聯藝術與人文、綜合活動與彈性時間,期待學生在每個學期的學習能收穫滿行囊!
教學設計與創新,真是慢工出細活,急不得!因為必須經過三個階段才能完成。首先先討論學習主軸目標,初步擬定實施內容;第二階段是分析學生興趣與程度;第三階段是不斷修正教學內容,符合所需。
第一階段~擬定主題:依據教科書的內容與教學目標和能力指標,設定四個主題,「大地之美」、「生活點滴」、「探索與發現」、「人間有愛」。目標為:體會大地之美;感受生活點滴,編織自己的夢想;創意的學習,擁有豐富的想像空間,探索真理;發現人間處處有溫情,人間有愛!語文、藝術與人文及其他學科盡量能切近這些主題,讓學生學習更統整的內容。所以藝術與人文規劃了在大地之美的主題中,進行「快樂旅遊記」~圖片欣賞與風景畫賞析;「各地民謠介紹」~欣賞民謠CD,了解樂聲、童聲與齊聲之美;最後設計「旅遊景點的廣告」。
探索與發現主題中,設計「新和舊的體驗」~顏色對比;「美麗的橋」~想像畫;「山中的早晨」~樂曲教唱;「人類新發明」~古玩與風箏製作;「科學想像畫」~發表與創作.
生活點滴主題中,設計「四年級的我」~撕畫;「兒時回憶」~樂曲欣賞;「生活點滴」~戲劇表演;「歡度聯歡會」~才藝表演。
人間有愛主題中,設計「我說你畫」~先演出情境再用水彩描繪;「繪本製作」~自編內容;「音效介紹」~包括樂器賞析與古典樂曲欣賞;最後「劇本寫作」~演出舞台劇。
語文課程的規劃採取兩種形式:一是以主題為主,分析教學目標,摘錄教學重點,與設計評量方式;另一種是依照說、讀、聽、寫、作的能力指標做規劃,檢驗教學設計的完整性。
第二階段~分析學生興趣與程度,每班學生的經驗與程度落差很大,因此實施細則各有不同,也發展了多采多姿的教學樣貌。譬如在大地之美主題中,風景畫的搜尋與介紹,分組報告與展示,每班的體驗都不同,透過分組與各班的公開展示,學生獲得觀摩的學習經驗,大大擴展學習的廣泛度。人間有愛的主題中,有些班級精心製作戲劇表演,有的班級演出廣播劇,有的班級報導人間有愛的故事….真是精采。
教學實施過程,有著不同的學習脈絡,順著學生學習的過程自然發展,可以看到豐碩的成果。進行作文教學時,有很多的基本功不能省略,譬如造句、短句拉長、描寫形容語句、語文聯想、仿作等等,老師可得花一番功夫進行教學呢。如果從學生的學習脈絡加以指導,學生可以快速得到學習遷移。如短句拉長活動,從「小草發芽」可以創造出:翠綠的小草,在溫暖又寧靜的春天早晨,慢慢的,一點一點的發出了可愛的新芽。老師只要再花一節課,請小朋友集思廣益,他們可以無限延長句子,充分發揮想像力,寫出優美動人的一篇文章。當然老師的題目可以越來越貼近他們的經驗與生活。譬如另外兩個題目是:「百貨公司」和「四年六班」。如仿作「大自然的禮讚」,先讓學生發表大自然有哪些奧秘?之後發表對大自然奧秘的感覺,最後才分組一起新詩創作,並且朗誦表演。因為是比賽性質,學生卯足了勁,發揮最大創意創作了直笛伴奏,肢體表演與有音樂節奏感的新詩:海洋世界真奇妙,看你有沒有發現到:魚是怎麼游?鹿是怎麼跑?大自然真奇妙,看你有沒有注意到:山為什麼高?風為什麼吹?只要細心觀察,包你樣樣都知道!
創新教學需要慢工出細活,每個學習階段需要緊密銜接。
第三階段~ 不斷修正,唯有日日精進,教育才能往前行。所以教學群專業對話的機制很重要,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,透過深入對話,教學技巧與教育本質和學科內涵才能一一浮現。
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,不要求速成,請記得:慢工出細活!
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