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九歲讀大學的孩子,他在2000年12月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台採訪,問他:「你接受的懲罰中最痛苦的是什麼?」他回答:「是媽媽一天不准我讀書。」「閱讀」成為他主動學習知識的管道,也成為他終身受用不盡的寶庫。
所以把看電視改成陪孩子閱讀,讓閱讀蔚為風氣!
如何展開閱讀的第一步呢?我想從家長的陪讀做起。一到三歲是孩子發展的黃金階段,先購買有圖畫而文字少的書,家長每天唸十本書給孩子聽,要充滿感情與想像,孩子從中探索與想像!慢慢長大再「實際操做與實驗」,驗證書中的道理與知識。
到了上學階段,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除了識字外,老師更可選擇適合各階段認知發展的書籍,指導學生發揮創意,或指導學生解決人際關係的困擾。如:「妙言妙語妙偵探」,幫助學生利用說話的特殊技巧解困,化暴戾為祥和。如:「人民文學」中,小短文有很深的涵義,讓學生閱讀後回答與思考問題。
『量布裁衣』:裁縫師有兩個學徒,滿師前他取出同是三尺見方的兩塊布料,要徒弟為他裁衣服。
師兄接到布,思肘到:「只需照著量體裁衣的師訓辦,肯定萬無一失。」於是,他細心的替師傅量了衣長、袖長、肩闊…就去裁剪了。
師弟把布比了比,眉頭皺了皺,旋即也給師傅量了一下,不過,只量了衣長和胸圍,便剪裁了起來。
不多時,師弟交出了一件合體的馬夾,師兄卻哭喪著臉,手中提著兩隻袖子和一些碎布…。
老師提問:一、短文重點是什麼?二、學東西要抓住要領,師兄失敗的原因是什麼?三、想一想,曾經把一件事完成得又快又好嗎?怎麼做到的?四、「量布裁衣」的重點是什麼?
所以,各種書有不同的學習重點,老師可以發揮很大的創意空間。除了提問,也可以請學生接句,一起想像童話故事,並完成仿作。
『玫瑰童話』:農夫正在割麥,聽到不遠的地方隱隱約約傳來哭泣的聲音。他遲疑了一會,又繼續工作,當他割到剩下最後一小叢麥堆的時候,….(老師提問:發生什麼事?學生想像並發表)。哭聲樂來越大,撥開麥叢,竟然有一個麥穗做成的娃娃,坐在麥叢中悲悲切切的哭泣。
農夫問:(老師提問:農夫問什麼?學生想像並發表)「妳為什麼哭呢?」小麥穗人含著淚,抬起頭說:「不要你管。」接著又哭了起來。(請學生模擬小麥穗人的語氣)好心的農夫說:「如果你說出來,也許我可以幫忙。」小麥穗人回答:「算了,你們農夫怎麼會關心一個小麥穗人?」
農夫從來沒有見過麥穗人,他訝異的問:「為什麼你認為我不關心妳呢?」小麥穗憤憤不平的說:「我一直住在麥叢理,從來不傷害人,可是你們農夫每天都用鋒利的鐮刀,把麥子割得精光,害我們吳家可歸。」
農夫說:「我們必須割下麥子,再把他磨成粉,製成麵包,就算我們不割掉他,到了冬天也會凋萎,你們麥穗人一樣無家可歸。」麥穗人忍不住哭起來:「就因為我們個子小,而且是用麥穗做的,你就可以隨便處置我們,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天裡,連個住所都沒有?」於是農夫將小麥穗人帶到穀倉。
麥穗人並不滿意:「你自己救可以住既漂亮又兼顧的石頭房子,就因為我是….」(讓學生想像揣摩並發表)
整篇故事很有趣,在諸多挑惕的情境下,小麥穗人會有什麼下場呢?值得一起來探討與想像。
『小泰山』:第一則吃西瓜,可以讓學生練習對話,訓練表情達意的技巧;第五則頑皮猴,可以讓學生做價值澄清,面對別人的捉弄,如何是好?…
總之,閱讀有很多想像的空間,大家一起來想像,讓知識與快樂起飛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