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我的歷練
(一)新手上路靠摸索嘗試-觀摩與學習是最快速的成長
(二)在教學現場實驗
1.為什麼鄉下學校學生的數學成就低(霄裡國小)
進行數學科能力分班教學實驗,以廣興、芭里二校作為對照組比較結果。
2.班級內總有不同程度的學生,如何讓班級學生的數學達到一定水準
進行精熟學習(富台國小高年級)
3.如何了解學生的數學思考過程- 進行數學日記寫作
(三)接受新知與教師研習會的洗禮
1. 擔任縣內數學科輔導員(接受挑戰與蒐集桃園縣數學問題)
2. 受訓(原來數學資源很多)
3. 教學演示(發現教學與學習問題)
(四)在校內成立教師團隊
1. 教師群的專業對話
2. 數學學習領域的專業成長
3. 出版校內數學步道-林森校園密碼(低中高年級)
4. 出版校內模組評量
5. 數學成長工作坊-朱建正教授、謝堅教授、周筱亭教授、林宜臻教授、
謝如山教授
6. 虛擬教具一到六年級的的教學實驗-袁媛教授指導
7. 電子白板的教學實驗-陳惠邦教授指導
8. 數學園遊會-大手牽小手迎新活動
(五)數學輔導團推展內容(82-94)
1. 訪視並進行教學觀摩
(校內老師一場教學、輔導員一場教學、綜合座談、新知介紹)
2. 擴大鄉鎮教學觀摩與座談
3. 辦理縣內教師成長工作坊-提昇專業知能
4. 辦理縣內數學日記、數學步道、數學作文比賽
5. 辦理形成性評量工作坊
6. 辦理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研習
7. 辦理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新綱與銜接研習
8. 辦理縣內數學領域召集人研習
9. 辦理縣內數學基本能力測驗研習
二、 數學的發展趨勢
(一)教材教法的探討
(二)評量方式的探討(多元評量)
數學日記、改良式紙筆測驗、模組評量、二階評量、複式評量…
(三)數學步道
(四)數學園遊會
(五)數學繪本
(六)資訊融入數學
(七)研究-教學創新、教學實錄(學生的解題與學習歷程)、認知學習相關議題(加減乘除的學習階層、發展順序…)、診斷式教學…
(八)最近加入了科普圖書風
三、 感想
(一)研發不外教學方法、教材分析、評量方式、診斷與補救
(二)建立團隊發展目標凝聚共識,才能發揮效果
有個科學家說:「給我一個支點,我就可以撐起全世界」,老師只要給學生一個支點,他們就可以成功學習!那個「支點」是什麼?是我常常思考的方向!
四、 和大家分享的資料:
(一)林森校園密碼(文本)
(二)九年一貫數學領域學習認證(文本)
(三)縣內數學步道、數學日記、數學作文比賽得獎作品(文本)
(四)大手牽小手迎新活動數學園遊會(電子檔)
(五)數學步道(高雄縣市)
(六)數學小法寶(扣條、撲克牌、正方體穿上衣服)
(七)三部影片(為何學數學、新生國小數學園遊會、動動腦變變變)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