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

在賞識中等待孩子成長


   

「我帶的是高年級班級,怎麼學生心智像幼稚園?天天吵吵鬧鬧?」帶這個班級天天在想點子要他們更認真,更懂事,花了很多的心力,成果卻不如預期,簡直不成比例嘛!怎麼會比三年級學生還幼稚,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…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是我不夠了解他們吧?孩子貪玩,衝突不斷,非常自我,容易挑臖別人,脾氣很大,這些問題的癥結是什麼?父母寵愛,不懂管教方法?情緒管理不當,無法自我控制情緒?沒有學習動機,所以不求完美,應付了事?經過個別問話,同儕約束,總算了解問題的癥結。
  其中一位學生低中年級就已經是全校的頭號人物,塊頭大,不如意就拳腳相向,他夠聰明,惹事後,總會把責任先推給別人,「對方先動手的」,防衛心很重,無法信任老師。所以別班受害學生來告狀時,我明確的告訴他:「事情總有真相,人要懂得明辨是非,這樣才有公理和正義。老師覺得每位學生還小,所以難免犯錯,犯錯不可怕,重要的是要知錯能改。」處理事情時讓他明白,老師一定偏心,偏向自己班級的學生,因為我們關起門來是自家人,老師和他是站在同一條陣線上,一起把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。把衝突與糾紛公開與透明化,全班一起來澄清。聰明的孩子會被說服,並明白意義。不過
    另外一位學生又和同班同學衝突了,理由很簡單,一方先碰到他,他不甘示弱打回去,被打的來告,他竟然說:「誰叫他先碰我!」別人碰他,他就要打回去,原來是從小父母告訴他的,因為他瘦小,父母怕他被欺負,所以也要他還以顏色,於是,打打鬧鬧,誰也不饒誰,誰也不讓誰,這是家庭教育和社會的污染吧!世界怎有寧日?這是我們要培育的下一代嗎?
國小階段還是可雕塑的階段,我仍然相信孩子是天真善良的。於是我請他天天幫我服務,幫老師打菜,一年來,變溫柔了。當他覺得老師欣賞他,喜歡他,他就能自我悅納,並了解另一種態度,會活得更快樂!
孩子是需要肯定的。另外有兩位讓我煩惱不已的是人緣極差。每次分組都要費盡心思的安排。他們不了解自己為什麼沒人緣,為什麼惹人嫌。當然,這個時代的孩子包容性都很小,因為自我,比較會抱怨別人,責怪別人,或看別人不順眼。即使我已經利用幾次的機會教育,告訴學生關懷別人,欣賞別人的好處,甚至於頒發一份最大的獎項-關心獎,鼓勵大家都能包容並欣賞所有的同學,結果成效不彰。
原來,學生抱怨說:「老師,他上音樂課一直敲東西,影響別人!」「老師,他挑臖別人!」「跟他講還死不承認」「走路很跩」「還瞪眼斜視,露出兇光!」。真是惡性循環,因為別人討厭,他就做更令人討厭的動作,或不甘示弱的挑臖……
    其實,孩子在求救,我也明白他受肯定的機會少,所以一直和他私底下約法三章,只要做到怎樣就可以怎樣,結果,即使已經很低要求了,他都無法持續三天。譬如,我和他說只要三天沒被記缺點,都守秩序,就可以出遊。很多次機會,卻每一次都失望。甚至於還發生,他以為老師很疼他,所以就很囂張,又招惹全班引起公憤!
    這個案例,委實讓我錯愕不小,關心和輔導技巧仍不足以讓孩子改變,孩子的認知不足,還有「習慣」的養成,「天性」或「性格」的固化,是否在短期內,一年或兩年有辦法挽回的?
老師帶一個班級,要管理的是全班所有學生,不可能只按少數人的需求來經營班級,但是,家長只看到自己的孩子,家長是否能體諒一個班慢慢的一年或兩年的進步?老師真的有壓力,老師不是只管教科書的進度,老師更關心孩子未來幸福人生的啟迪!不同的班級氣氛,發展不同的班級風格,但是,都要型塑最基本的品格操守。
我嘗試讓低成就的孩子發揮他表演的天份,成全他擔任康樂股長,但是,自信心的養成,是需要努力,日積月累付出心血的,不可能一蹴可幾。速食時代,很多人夢想著不勞而獲,因為孩子們不愁吃穿,凡事父母張羅好,他們習慣被動,好逸惡勞,怎麼讓孩子體會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」呢?
還有另外一位學生,好勝心很強,已經在游泳比賽中屢獲佳積,所以認為:「以後我讀體育學校就好,不用學數學,不用學自然」,所以學習態度不好,學習沒成就,又愛面子,就出現上課搗蛋的事情,讓全班上課受影響。
    我明白,孩子學習沒有成就時,會漸漸學會放棄,要激勵孩子學習每一科,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?
    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,班上這幾位令我煩惱的孩子,可能有表演天份,可能有體育天份,可能有唱歌天份,但在體制內按表操課的授課下,是否讓他們變成學習的逃兵?尤其他們的好勝心無法滿足,沒有成就感,是否只好選擇另一種表現自我的方式呢?而他們的天份有沒有環境可以栽培,是否可能因此枯萎或被埋葬了呢? 
    我知道:「壓抑是強化;禁止是引誘」,所以規劃一連串我想要孩子慢慢成長的活動,引導他們自學。從作文到數學,培養他們的基礎能力,我想讓孩子明白,「一念之差,兩種人生」,自己有權選擇讓自己快樂幸福的方式。
    我嘗試走近孩子的心靈,期待走出教育的誤區,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賞識不是「功利性的賞識」-不是孩子一百分我才愛他,也不是孩子比賽得名我才愛他,而是真正賞識他原本的自我。我要自我期許:「賞識導致成功」、「賞識的目光像陽光」,我的學生表現還不好,是因為他們患了「賞識飢餓症」,所以要「製造賞識」,相信,假以時日,會在我的賞識眼光中成長懂事!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