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教師形象邇來倍受貶低,教師專業受質疑,如何重塑教師專業形象,有賴從教育本質著手,回歸學科本質的探討,發揮教學專業的素養。理所當然,教學觀摩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契機!
只是,一般學校舉行教學觀摩,大多是歌功頌德,徒具形式,並未深入探討教學的技巧,教師的問話與引導,學生的反應與思考層次….。如何從教學觀摩中,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,的確值得探究。
所謂「外行的看熱鬧,內行的看門道」,要能從教學觀摩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,應可從幾方面著手:一、班級經營方式;二、教學設計方面;三、學生學習情形;四、教學成效檢核等四方面。
一 班級經營方式:利用什麼方式進行教學?(採分組合作學習?獨立研報告?或戶外教學?… )輔導方式為何?(鼓勵多於斥責?還是嚴厲型?…)其他可供參考的班級經營技巧為何?
二 教學設計方面:包括教學設計流程的嚴謹性與結構性。教學流程順暢嗎?活動之間的銜接是否適當?能促進學生學習嗎?
三 學生學習情形:學習有興趣嗎?反應熱絡嗎?學習有效嗎?學生全面性參與嗎?
四 教學成效檢核:可達成教學目標嗎?可促進學生學習視野與發展嗎?可利用學生的學習檢測與學後心得作為教學反思的依據,教師更應該紀錄教學省思,從中不斷修正教學內容,精益求精!
教學觀摩後的研討,最好是同學年老師,根據共同教學內容做研討,彼此激盪不同的想法,才能有效提昇教學的品質。而研討會的主席,應是學科專家,才能掌握學科知識的本質。最重要的是,至少要一節充分表達與溝通的時間,知所不言,言而無盡。研討會的內容可包括:教學者說明、教學歷程的詳述、意見交流、講評與結論。期待:讓老師深入教學場景,反思教學設計的脈絡與意涵,真正從教學觀摩中促進專業成長!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